首页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号: LT0015/2015-01524 信息分类: 工作报告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15-04-16
发布机构: 财政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临洮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全县及县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4-16 10:08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15年3月27日 在临洮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洮县财政局局长 吴仲明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临洮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全县及县级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全力以赴抓收入、保增长,坚持不懈调结构、惠民生,在攻坚克难中保持了财政收支稳定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目标任务。

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2557万元,占预算的101.7%,增长25.1%,增收12540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分部门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10198万元,占预算的75.5%,下降0.3%,减收31万元;地税部门完成35956万元,占预算的92.7%,增长17.1%,增收5250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6403万元,占预算的178.3%,增长80.6%,增收7321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095万元,占预算的116.7%,增长42.1%,增收12184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实现248105万元,占变动预算248872万元的99.7%,增长9.2%,增支20936万元。其中:县级支出232791万元,增长8.7%;乡镇级支出15314万元,增长16.5%。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调入资金、上级各项补助及上年结余后,公共财政总收入24956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共计249517万元。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40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29945万元。加基金专项补助9112万元,上年结余1742万元,基金预算总财力4225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69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31295万元。收支相抵,基金预算结余5569万元,主要为基金专项结余。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征管,积极争取,努力做大财政收支规模

今年来,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趋紧,财政收入增长更加艰难,支出保障任务更为繁重。面对减收增支双重压力,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增收节支各项工作要求,做大财力总量,强化重点保障,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是知难而进,收入目标圆满完成。一方面,各征收部门加强联动协作,在加强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监控的基础上,国税部门代征地税部门附加税费,财政部门督促建设项目加快工程结算报账进度,并在拨款时督促施工企业及时纳税,有效堵塞了各部门交叉征管的漏洞,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各项税收收入45444万元,增长12.8%,高于GDP增速。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和处置闲置存量国有资产,当年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2178万元,净增7003万元,确保收入目标实现。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1%,达到6.2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2.1%,达到4.1亿元,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增长目标。二是积极争取,财力增量好于预期。一方面,尽力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题多次向省财政厅汇报临洮实际困难,争取到位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3158万元,争取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710万元,新增产粮大县奖补882万元,新增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938万元,共计争取到位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6796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4000万元的增量目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资金12.97亿元,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减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专项补助仍略高于上年水平。全县公共预算总财力达到24.81亿元,增长9.2%。基金预算财力4.23亿元,增长15%。同时,争取专户直汇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489万元,财政整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倾力保障惠民政策落实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合理安排支出,积极压减一般性开支,优先保障基本支出和民生支出需要。当年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5.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1.3%。一是落实政府实事资金。投入财政资金5113万元,保障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办理,兑现了离退休人员高龄补贴,为县聘临时工等低收入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500元。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拨付各类补助11915万元,提高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民政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110万元,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拨付再就业补助资金2050万元,落实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各项政策,担保发放2035笔小额担保贷款6575万元。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拨付860万元,落实孤残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救助政策。拨付428万元,用于 1339户贫困家庭和困难对象的临时社会救助。四是积极支持教育事业。拨付各类资金690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贫困学生资助等教育惠民政策,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筹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695万元,实施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以及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五是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安排500万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财政预算。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和农村公益性演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载体,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六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9513万元,积极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和人口计生政策,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发放救助资金977万元。七是加强住房保障。投入资金9548万元,实施建设90套公租房和183套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2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三、多方筹资,服务大局,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县级财力安排、争取上级专项、吸引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项目前期费1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亿元,筹集征地资金3.3亿元,支持“一区四园”建设。二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排城市道路、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资金8533万元,重点支持北大街改造等市政建设重点项目,安排城市维护费500万元,保障路灯照明、城市绿化和日常维护需要,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三是大力支持扶贫攻坚。县级安排1000万元,专项支持扶贫攻坚行动。安排2815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152个;安排“美丽乡村”奖补资金200万元,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财政奖补资金270万元,农村环境整治、农膜回收利用、尾菜无害化处理等资金299万元,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安排灾后重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28428万元,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安排旱作农业、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等资金3002万元,支持农业生产。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亿元,人均受益740元,助力农村居民增收。四是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落实兑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入,为企业减负让利 4207万元。落实扶持资金2653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五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新增担保基金1000万元,支持与甘肃银行进行金融合作,争取到位城区供热项目贷款7000万元,中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9000万元。拨付各类贴息资金2751万元,金融机构支农贷款增量奖补及定向费用723万元,引导金融资金向三农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重点企业倾斜,为发展和建设融集更多的资金。继续做好“双联”惠农、再就业、“小妇贷”等小额贴息贷款,共担保发放贷款1.7亿元,协调争取城区供水项目贷款5000万元。

四、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完善财政运行机制,财政运行质量和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乡镇全覆盖,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制定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对单位基本公用经费的15%要求强制用公务卡结算。出台了《临洮县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5%。二是加强公共资源管理。实施集中采购117批次,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资金5452万元,增长10.3%,节约资金594万元,节支率10.9%。对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招租或公开拍卖处置,实现租金和处置收入13632万元,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开展存量资金清理,对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的专项结余资金1921万元,收回县级预算重新安排。完成了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为下一步纳入预算管理打好基础。积极清理往来款项,加大政府债权回收力度,共收回借出资金178万元。三是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在配合做好各级审计和监督部门检查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动,强化对灾后重建资金等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结合群众路线教育热点问题整改,对各单位“三公经费”和“小金库”进行专项检查整治。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培训600人次,开展专题培训班3期280人次,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科学发展、努力增收节支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趋势明显,非税收入比重偏高,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新常态下上级专项逐步削减,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幅回落,财力增长难度加大,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化解债务任务日益艰巨;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力需进一步增强,财政部门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门财务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高。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全县及县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启动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分析,2015年财税改革任务艰巨,财政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从收入来看,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各项清费减负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带来减收,国有资产处置等一次性收入也将形成减收,而新增税源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多还享受优惠政策,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困难,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已成常态。从支出来看,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等调整工资需要地方财政负担相应支出,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在更高起点上满足民生需求的难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下,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中央、省、市关于201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相关精神和县委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2015年全县及县级财政预算(草案)拟安排如下:

大口径财政收入拟安排70000万元,较2014年增长12%,增收744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安排52670万元,增长15.9%,高于GDP增长目标,占大口径收入的75.2%,提高2.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安排17330万元,基本与2014年持平。分部门安排情况是:国税部门拟安排12500万元,增长22.6%;地税部门拟安排41000万元,增长14%;财政部门拟安排16500万元,增长0.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46005万元,增长12%。目前乡镇不设金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部为县级收入。预计2015年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4000万元,全县可用财力总量(不含上级专项补助)为134064万元。根据省、市提高预算完整性的要求,对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21467万元也列入年初预算,预算总财力155531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相应安排155531万元。其中,乡镇级安排16248万元,县本级安排139283万元。县本级公共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是:

1、人员支出77513万元;

2、基本公用支出1374万元;

3、上级提前下达专项29159万元;

4、县级预算项目支出31237万元,其中:社会保障等民生补助项目1109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及国外贷款还本付息1100万元,其他债务还本付息7752万元,非税收入成本性项目1743万元,行政事业性项目3844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会议费200万元,接待费3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7万元,项目前期费1000万元,扶贫攻坚专项资金1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资金200万元。

以上项目按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受财力限制,除以上项目,刚性支出仍有部分缺口无法安排。预算执行中如果有新的财力增量,主要用于弥补年初支出缺口和新出台的民生政策配套。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00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9140万元。上年基金结余收入4724万元(按财政部文件,对地方教育附加等12项基金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结余资金全部调入公共预算,因此与2014年执行数不符),当年基金可用财力34724万元。按照分类分项平衡的原则,基金预算支出相应安排34724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29153万元。各项基金按规定用途由政府统筹使用,其中土地出让支出主要用于征地补偿和建设支出。

为了确保以上预算目标实现,2015年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全省“3341”项目工程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分析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力争在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大支持,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带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同时,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用好贴息、奖励、担保等财政手段,引导企业与金融部门多沟通、多联系,助推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投入,促进企业效益提升、财政增收。三是保持重点领域投入。继续安排好项目前期费、工业发展资金、文化旅游资金、扶贫攻坚专项等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经济开发区建设倾斜,支持签约企业及时入驻,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政府储备土地、政府闲置资产的拍卖、出让力度,加快资金回笼,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切实规范政府融资模式。依法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增强筹资能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论证选择若干试点项目,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减轻政府筹资压力。

二、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为重点,进一步做大财力规模

一是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影响效果,关注项目投资对新增税源的影响,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处理好依法治税和服务企业的关系,既严格依法组织收入,做到应征尽征,又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到应退尽退。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措施,抓好主体税种及零散税源的征收管理,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堵塞税收漏洞,确保收入目标落实到位。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做好国有资产处置和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征缴工作。二是坚定不移向上争取。抓住中央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的机遇,努力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增加可用财力。积极适应和应对中央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政策,紧盯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增长的教育、社会保障、节能环保、农林水等主要项目,加强项目争取前期基础工作,力争专项资金规模不减,做大县级财力总量。

三、以保障民生事业发展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保障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优先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足额发放,继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适当提高基本公用经费预算标准,保障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住房公积金财政缴存比例再提高1个百分点。乡镇公用经费省级补助提高到50万元,村级公用经费提高到1.5万元,社区公用经费提高到6万元,提高差旅费和乡镇干部下村补助报销标准。二是完善财政民生保障机制。支持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坚持新增财力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继续提高新农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等财政补助标准,建立与经济发展、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民生支出增长机制。加大扶贫攻坚行动投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申报,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继续落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配套,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三是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完善扶困助学机制,支持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支持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惠民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突出做好厉行节约工作。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预算编制入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完善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办法,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节约更多资金改善民生。

四、以促进科学规范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积极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以新修订的预算法正式施行为契机,在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依法做好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支出,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强化预算的严肃性。三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对结转结余两年以上的资金,全部收回财政统筹使用,提高财政存量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程序,规范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研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办法,树立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理念,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四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按照财政部核准的债务额度,将政府债务分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建立完善举债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偿还机制,建立债务绩效评价和偿债准备金等制度,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切实维护财政运行安全。五是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管理,积极推广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软件,清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实行“管采分离”,扩大采购项目和采购范围。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大经营性资产收益收缴和资产公开处置力度。逐步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自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2015年的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以高昂的事业激情、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附表



责任编辑:临洮党政网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