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洮县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
||||||||||||||||||||||||||||||||||||||||||||||||||||||||||||||||||||||||||||||||||||||||
|
||||||||||||||||||||||||||||||||||||||||||||||||||||||||||||||||||||||||||||||||||||||||
|
“十三五”期间,临洮县气象局紧密结合临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气象工作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基本建成了满足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水平均有较大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基本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好转,共完成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0万元,地方投资50万元。 (一)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案;全县所有乡镇建成了气象工作站,壮大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 (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成绩可喜。依托中央“三农”项目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的实施,建成临洮洮阳、八里铺等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成设施农业监测服务示范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对全县特色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进行适时监测;建立以特色农作物生长发育监测数据实时查询、关键物候期、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的气象服务系统。 (三)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预警等工程建设,扩建改造新型自动气象站5个,升级改造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8个,气象通信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县网络传输达8M,气象监测实现全面自动化。 二、困难和不足 (一)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亟待增强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服务信息传播覆盖面有待提高。 (二)预报预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预报准确率、预报精细化程度不能满足需求,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单一。多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还不高。 (三)气候变化支撑能力亟待提高 对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特征、规律和成因机理的研究不深。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定量评估和风险评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四)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有待提高 临洮县区域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密度不够,不能准确监测中小尺度降水分布,严重的制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五)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单一,总量偏少,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普遍偏低。业务和辅助用房面积远低于中国气象局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标准。 三、“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发力点,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平衡协调发展,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创新突破,形成多向开放新格局,增强公共服务保障,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洮,在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奋力谱写临洮气象发展新时代篇章。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立足临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临洮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改进气象服务方式,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主动将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等工作融入到地方发展中。 科技驱动。围绕数值模式、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在利用好已有科技储备的同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创新性研究,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气象业务工作发展。 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在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实现突破。以基层台站综改和综合业务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有效推进气象现代化。 因地制宜。结合职能定位、地域环境、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在推进气象现代化过程中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凸显亮点。 (三)发展目标 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优化、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工作整体实力达到全省县级气象实力偏上水平,若干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日趋完善,气象监测能力显著增强。预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开放多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更加显著。适应气象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意识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编制依据 按照县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据甘肃省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和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重大政策研究成果,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纲要》、《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甘肃省旱作农业气象服务指导意见》、定西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意见》等实施方案。 四、“十四五”重点建设任务 围绕全县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甘肃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20—2025年规划重点建设任务有: (一)临洮县气象防灾减灾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气象局资金1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多部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资源实时共享系统;建设临洮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融入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升级并补充建设覆盖全县基层群体和灾害易发区、多发区的“村村响”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移动天气雷达1部;补充完善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5个;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规划2021—2024年完成软硬件设施建设,2025年汛期投入正式运行。 (二)临洮县公共气象服务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争取国家、省气象局资金9000万元,政府多渠道筹措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借助临洮的独特气候优势和环境条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临洮县二十四节气气象主题公园;公园建设以城市环境气象监测站2个、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2个、旅游及生态气象观测站2个;公园分为气象科普馆区、二十四节气主题园区、山林体验区、风光远眺区;重点打造区域为二十四节气主题园区突出气象科普主题。规划2021-2025年完成软硬件设施;2025年开展业务运行。 (三)临洮县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气象局资金12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升级改造9个人工作业防雹点,改建3个不达标作业点;引进人影DF37高炮远程控制系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综合观测系统、装备保障与安全管理系统、决策指挥与科技支撑系统、作业效果定量统计检验与综合效益评估系统和市县集约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 规划2021-2023年完成软硬件设施;2023年开展业务运行。 (四)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500万元,建设内容为升级临洮县气象综合办公业务用房、改建加固气象观测站值班室。 规划2022—2023年完成设施建设;2023年投入运行。 五、资金来源及效益分析 (一)资金来源 2016—2020年,全县气象部门共需投资1.55亿元。一是国家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运用国家有关资金投向和项目建设政策,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好论证,加快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临洮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临洮公共气象服务项目建设、临洮人工影响天气体系项目建设、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17亿元。二是地方各级财政及单位筹措0.38亿元。 (二)效益分析 通过以上气象事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监测气象灾害、及时传输气象预警信息,推进和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临洮县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科学指挥,预警信息覆盖面广、多渠道、传递快速畅通。达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到乡、精细预报到乡、自动观测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科普宣传进村、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临洮县公共气象服务项目建设,通过健全适应不同气象服务类型、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特点和气象服务市场开放要求的新型公共气象服务体制,使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建成面向多用户、覆盖多渠道、集成多功能的一体化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系统,通过开发多样化、精细化、高频次服务产品,利用社会化资源扩大服务效益,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和质量;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政府购买、用者付费、附加商业价值开发等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保险业务;优化综合业务布局和流程,建设县级综合业务平台,推进气象服务向乡镇村社延伸,深入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 临洮县人工影响天体系建设,对于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减轻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有着极其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效覆盖我县80%县域面积、90%以上主要冰雹路径的装备先进、布局合理的标准化作业点;建成指挥科学、评估客观的综合业务系统;形成全市统一协调、上下联动、逐级指导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重点领域服务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区域统筹能力、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高;防雹效益提升30~40%、增雨雪效益提升40~50%;人工影响天气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业务办公用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临洮气象事业发展和创建文明行业提供保障和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主要领到全力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规划项目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效益。按照“计划牵头、项目库管理”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强化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和追踪问效。对所有建设项目,从可行性论证到完成、投入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国家和所在地规定的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健全手续,注重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确保项目投资效益。 (三)坚持统筹集约,多方筹集资金。继续贯彻广开渠道、多方筹资的原则,强化国家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的统筹协调,强化国家投入与地方补助的统筹协调。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加强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采取一次投入,一步到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发挥好各类建设资金的总体效益。 (四)坚持一流目标,和谐科学发展。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努力建设多支研究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团队。认真研究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战略层面和全局角度分析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不适应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
||||||||||||||||||||||||||||||||||||||||||||||||||||||||||||||||||||||||||||||||||||||||
| 责任编辑:边娟花 |
| 分享到: |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