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井镇:听“民声”助“民生” 精心建好“丝路驿站”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今年以来,玉井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人大推进”的原则,把“122民主实事工程”项目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实践载体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民主实践和工作实际,通过“坚持4项举措,依托5+模式”,及时组织全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征询意见建议、精选民主实事项目,全面推进“122民主实事工程”。 一是坚持选项前征询民意。第一时间成立调研组,深入村组、田间地头、立法信息采集点、村民代表会,面对面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企业进行交流,认真听取人大代表、老百姓及村干部征询意见建议。同时以镇党政办电话、微信公众号等为媒介,广泛征求实施民主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为确定民主实事项目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坚持表决中掌握实情。镇党委召开民情沟通会,争取人大代表及群众的认可。通过征集意见、民主商议、党委决策,最终决定在杨家台村利用212国道沿线空闲地,打造供过路司机休憩、购物为一体的“丝路驿站”民主实事项目,项目内容为在杨家台刘家沟门社砂化场地1000平方米,修建长城墙80米,安装玉井特色文化宣传牌10块,配套建设休憩区、小商店、公厕,配备新能源充电桩、自助购物柜。确保民主实事推进聚民意、有特色、可操作。 三是坚持落地后严督实管。镇人大主席团在建设中采取选准审定项目内容,通过政府筹、企业帮、乡贤能人捐、村集体入股经营等多方筹资。确保按时开工,有序推进,如期竣工,建立问题“收集、办理、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员”的作用,定期组织代表现场调研视察,了解民主实事进展以及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组织代表、群众协商推进难题解决。定期召开推进通报会,及时将进展情况向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通报,让他们都能掌握项目进展,做到心中有数,让群众评议打分,让代表联系群众“不打烊”,营造在群众间形成“有话跟代表讲、有难找代表帮、有结找代表解”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实践新路径。 四是坚持实施中彰显民意。通过“5+”模式,打造公路服务综合体。丝路驿站+“学”,配备党建书架,充分发挥党建书架宣传政策、教育党员、弘扬文化的积极作用,让党建书架成为每一位走进驿站党员的“充电宝”和“加油站”。丝路驿站+“建”,由杨家台村党员干部协助,固定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驿站日常管养,借力用力,设置党员“示范岗”,弥补管养人员不足缺陷,健全机制做好常态化服务机制,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不但能增加公益性岗位人员收入,同时可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丝路驿站+“憩”,驿站设置休憩区、公厕、充电桩、小商店等服务配套设施,为过往车辆提供旅游、购物等出行指南,让群众、司乘及旅游打卡人员在忙碌的旅途中畅享服务。丝路驿站+“邮”,集中接收快件零散派送,方便农村物流用户和物流公司,解决周边农村“物流慢、物流难”的问题,打通农村物流服务的“枝端末梢”。丝路驿站+“游”,依托“丝路驿站”独特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宣传展示平台,宣传县乡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线路,让司乘人员和游客享用到便捷的出行服务。汇聚“关键小事” 体现“民主大事”,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针对老百姓的烦心事、难解事不断地进行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地,既离不开人大代表为民发声,也依托于人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有效闭环监督。“丝路驿站”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后将会极大地方便群众、过往游客和司机临停休憩,助力玉井镇农文旅融合南向和美大通道建设的同时,拓展杨家台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也将会成为212国道线上亮丽的一张玉井宣传名片。 供稿|玉井镇:王芝华 |
|
责任编辑:何伟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